桐乡:警察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本报通讯员 陈杰 冯一飞 本报记者 蒋东晓
桐乡市公安局采用多管齐下,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,受到当地百姓普遍好评。 该局以出租房等居住地为中心,切实抓好暂住人口登记、发证工作,做到“人户一致”。同时他们对旅馆业特别是中小旅馆开展经常性检查,并严格落实旅馆业“四实”登记制度。对歌舞厅、美容美发店、录像室、网吧、桑拿浴室等公共复杂场所常年开展重点清查,不让违法犯罪嫌疑人有藏身之所。 通过对刑事案件的分析,近年来涉车、移动电话、金属制品的盗窃案件高发,于是该局就有针对性地将二手机交易、金银饰品加工业、废旧物品交易及寄卖业、机动车维修(交易)业等五大行业作为管理重点。完善信息库建设,督促此类业主及时准确将物品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。对业主未配置电脑的交易点确定专人集中录入。对贻误战机的,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业主的责任。以此来堵死盗贼的销赃渠道。 该局在刑侦大队中建立了街面案件侦查队和有组织犯罪侦查队,提高专业攻坚能力;落实破案责任,健全重大案件侦破责任制,加强破案指挥部的统一调度,提高整体破案合力;实行重奖制、悬赏举报制,“挂牌招标,竞争上案”机制,调动民警和社会各界群众参与案件侦破工作的积极性。实行重案侦破倒查、点评、改进机制,即时开展倒查,查找侦破工作中的不足和防范漏洞。加大信息平台经费投入,大力推行主动进攻型网上作战方式,积极运用网上排摸、网上串并等新型侦查手段,全面遏制、及时侦破大案要案。 该局大力改革、改进派出所勤务机制,进一步盘活、优化派出所工作,切实增强打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他们树立主动警务思想,把巡逻工作作为警务工作手段的第一要素。改革过去坐等报案、坐等处警的模式,变“值班室”为“更衣室”,把有限的警力有效地布控在违法犯罪的高发时段、防控工作的薄弱时段、群众最需要民警出现的时段,加大防范控制力度,实行主动出击,主动应对,主动防范。他们进一步精简局机关人员,充实、加强派出所执法执勤实战力量。新增加的民警编制原则上充实到基层一线,新参加工作的民警一律分配到基层单位。在治安形势复杂的梧桐、崇福、濮院派出所,探索推行轮班工作制、主副班工作制等勤务方法,提高工作实效。建立“网格化”巡逻控制机制,在农村普遍建立起以警用摩托车为主的农村摩托化巡逻格局。 该局以社区警务站为基点,对全市各层面、各类型的防控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,实现由公安机关统一指导、管理和考核,并尽量减少从事事务性工作的人员,将主要力量投放到社会面开展巡逻守候工作。他们积极支持市综治委在全市推进村、社区社会治安综合室建设,以减轻民间矛盾纠纷调处给派出所正常工作带来的牵制。切实加强协警队伍建设,制定出台《协警人员管理规范》等一系规章制度,完善协警人员考核奖励机制,调动协警人员工作积极性。该局还积极推行市区九曲等社区开展的“我为社区守一夜,社区为我保一年”等群防群治新路子。 该局以市局信息中心为龙头,建立全方位、多层次、高敏度的信息网络,把信息运用在社会防范工作中。建立“安全防范信息台”,以电子显示屏、手机短信以及原有的防范预警形式为主要手段,及时向全社会特别是高易受侵害客体定期发送防范信息,提醒加强防范,提高公众防范能力。 为了进一步加强街面治安防控,该局加大了对街面巡逻警力的投入,特别是壮大街面便衣侦查队力量,根据信息研判成果实现警力精确投向,通过力抓现行和严密防范遏制街面案件多发势头。他们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出租车出城登记岗、交警执勤岗亭和治安岗亭建设,通过合理布局、优化配置、充实力量等手段真正发挥岗亭治安辐射作用,强化街面控制。 该局还按照公安部周永康部长“苦练基本功”和“三懂、五会”的要求,抓住大练兵活动的有利契机,通过加强教育训练,切实提高队伍战斗力。该局积极组织基层民警开展法律法规、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,重点抓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培训工作。积极运用网络教学,健全在职学历教育和培训网络。全面落实“警师制”,实行机关青年民警下派基层派出所、派出所民警到机关跟班学习和机关科室挂钩指导等形式,提高民警业务素质。并组织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比武、竞赛活动,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参加体育锻炼、技能训练的积极性,切实提高民警体能素质。 |